It's Layla's labyrinth

Category: finance&economics (page 1 of 2)

从重庆经济适用房回望金融危机

最近在《好运Money+》杂志的春节特刊上看到一篇专栏,很是有趣。作者讲述了重庆市经济适用房的融资策略,却让我不禁想去了三四年前的那场著名的金融危机。

经济适用房,大家应该都有所了解,不需要过多的解释说明。顾名思义,就是政府为了保障低收入者的生活而修建的一批将以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售给(或租给)限定的经济困难的市民。然而,政府不是开银行的,在我国的税收制度改革后,地方政府的税收收入就更加紧张了,但他们身上承担的责任也并不少(更何况还要养活那么多公务员- -),筹建收益很低的经济适用房这件事看上去也就没有什么吸引力,甚至有时候会变成负担了。

政府首先会面对的问题是建设这批保障用房的资金从哪里来?指望全由政府出显然不显示,在这个问题上各个政府各出奇招,而重庆市政府显然是动了不少的脑筋。

在这篇文章中写道,“重庆市的创新在于将这些经济适用房当做资产进行抵押,以REITS(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的方式进行融资”。在重庆市政府的打算下,他们将融资1000亿元建设4000万套公租房,其中政府拨款300亿元,而剩下的700亿元将有一部分通过上述的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来进行筹措。

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实际上是一种证券化的投资基金,通过发行股份吸引公众资金投资在房地产行业上。根据重庆市的打算,这批保障房是公租房,也就是低廉出租五年之后会收回并出售,用这笔款项来补偿原有的融资。但问题是,REITS的融资成本比较高,通俗点说,也就是利率比较高,而以这批房产每套每月400元租金的收入来看,这将依然给市政府带来很大对的压力。

而有趣的是,在这场投资交易中,该担心的也绝不是仅仅是政府,作为REITS实际的投资人,也就是购买这笔投资基金的个人或其他机构投资者,也应当留意这笔投资日后的发展。因为这笔投资盯住的其实就是这些经济适用房未来的市场价格——我们把这些经济适用房叫做标的资产。

和其他所有的金融产品一样,REITS的走势、表现统统和它的标的资产相关。就这次而言,似乎这次融资采取的是借贷形式,那么作为投资者,应该好好的关注利息和本金的偿还能力。如果市政府找不到合适的资金来源补充均价400的租金来作为利息支付,那么对于投资者来说,这笔信托投资的风险就显然很高了。当然了,作为天朝的政府,我们似乎可以相信“穷谁不能穷政府”这条金科玉律,但是地方政府的财政真的靠谱到让你这么底气十足吗?

写到这里,相信很多学习金融或者经济的同行们应该早早地想到了08年那场旷世的金融危机。可以说,那场从美国爆发并蔓延到全世界的金融危机的导火索,最初就是来自于对于美国房地产的过分自信和过分投资,我相信,其中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也帮了不少的忙。

原因是那样简单——事实证明美国人民也和天朝人民一样相信蒸蒸日上的房地产是最好的投资。所以没钱买房的人们被巨幅广告或者中介公司忽悠着咬牙贷款买房了,银行不给贷款就跑去利息高但门槛低的次级抵押公司贷款(原理和银行一样,用房产作抵押,无法还贷就收回房子),次级贷款公司又把手上这些可以收利息的权利打个包做成金融产品卖给各种投资基金。感谢华尔街上的quant们,他们开发出了无数类似于CDS(信用掉期合约)这样的创新型金融产品被用在了房地产的投资上。伟大的基金公司,投资公司甚至保险公司们乐不可支的接过了一棒一棒传过来的以房地产座位标的资产的金融产品,并煞有介事的通过各种组合、对冲生成新的金融产品再交给下一棒的人——所有人都乐观地相信着,原始的购买房产的个人会按期支付利息并偿还账款,更乐观地相信着美国的房地产事业会蒸蒸日上,房价会节节攀升,即使有人还不起贷款,收回房产再出售,个中差价也足矣养活一大波金融界的人们。

当美国房地产市场开始雪崩,也就是标的资产这个游戏链的顶端断裂的时候,所有人都哭了。让人更不能接受的是,看似风险被传递了出去,却因为不少金融合约(比如远期等)放大收益同时放大风险的特性而导致整个游戏链中几乎没有赢家。第一线次级公司早早倒下(他们卖出去的金融产品的钱又纷纷开心地再次借贷了出去,你知道什么叫做贪得无厌么?),流动性差的小公司也纷纷倒闭了,基金亏损的一塌糊涂,就连大型投行——即使作为游戏链的最终环,他们手中的金融产品已经被打包地看不到房地产的影子了——也因为被层层放大的风险而打压的纷纷濒临破产边缘。

故事就是这么简单,总结起来四个字:过分自信。买房产的人过分相信自己的还款能力,投资房产的人又过分相信自己对市场的判断。于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激起浪潮万丈高。最终在这个金融一体化的世界,所有人都受伤了。

而对于今天的重庆市政府和投资在这笔房地产信托公司的人而言,他们也许选择了相信未来的重庆房地产市场,相信二线城市还未到顶的房价——甚至是相信这政府的公信力和中央政府“最后稻草”的作用。然而,我们似乎仍然会隐隐地担忧,这份沉重的压力,未来真的能带来回报吗?

但现在我们能做的,也就只有拭目以待了。

金融衍生品观澜(1)——远期与期货

今天随便说说金融产品。(补一句,本来想写多一点了,但是最易懂的期货都写了这么长,所以干脆就分开了写成系列了,请谅解。)

提到金融产品,大部分人总能或多或少的提出来一些。比方说股票、债券、基金什么的。稍微更了解一点的人会说出期货、期权这样的名词。但是正如同大部分人对股市是一种摸索的心态一样,大部分人对于金融产品都是一知半解,常常只知其名,不知其义。

金融产品可以笼统的现分为两类:原生金融产品和衍生金融产品。

原生金融产品是正儿八经实实在在存在的需要拿钱去购买的“产品”。比如股票和债券——好比你去买一家公司的股票,把钱给他,拿着股票,就代表你对公司有一定的所有权。原生金融产品是最通俗易懂也是最好理解的,也是其他一切金融产品的基础。

衍生金融产品,顾名思义,是从原生金融产品那里衍生过来的。所以它们是那种往往不是直接和公司相联系,而是盯住原生金融产品的价格来运作的“合约”。比方说,一份股指期货,它不在乎这个公司运行的好或不好,它只在乎所盯住的股指的价格变动——等一下我们详细来解释。你所听到的其他的名词——期货、期权、远期、互换、欧洲美元——都是衍生品。

而原生品和衍生品、衍生品和衍生品之间也可以互相组合——比如买一个期权买一个期权,买一个股票卖一个期权;买一个股票卖一个远期……诸如此类,这就是金融的智慧与奇妙了。在利益面前,人的聪明才智是无穷的。

原生产品大家都比较熟悉了,所以今天我只讲衍生品。

衍生品1号——远期和期货

我曾在过往的日志中不止一次地提到过远期和期货这对金融姐妹花。什么是远期?就是A和B两位同鞋在0时刻约好,我们到时间t进行一笔交易,B同鞋以一个价格F(0,T)卖一定量的产品X给A。然后他们签个合约,这个合约就叫做远期合约。为什么叫远期?因为是在0时刻决定了未来t时刻交易的内容、数量和价格——也就是说,一切都在0时刻决定好了。到了t时刻的时候,不管这个产品的价格变成了什么样,这笔交易都一定要进行

远期的标的物——产品,可以是任何东西,可以是大豆、黄铜这种实物,也可以是股票、债券这种原生产品,还可以是外汇这种现金产品。

而不知大家发现没有,远期关注的不是这个产品本身,而是它价格的变动——在t时刻,它的真实价值和F(0,T)相比到底谁高?如果真实价格比远期价格高,那么买的人A就会赚钱,因为他完全可以在完成这笔交易后以St的价格把这产品立刻卖掉。所以我们知道对于远期合约的买方来说,他的收益就是St-F(0,T)

相对的,远期合约的卖方的收益就是F(0,T)-St,当t时刻的真实值比远期价格低的时候赚钱——这也很好理解。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衍生品市场有一个特点——零和博弈。一方赚了多少,另一方就会亏了多少。永远总和都是零,这是所有衍生品交易的特点。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可以试着画出远期的收益图了吧?没错就是下图那条斜率为正的直线——我们叫它long forward position payoff,也就是远期合约买方的收益图。根据零和博弈原理,卖方的示意图就是把这条直线沿X轴反射即可。至于图中蓝色虚线的long call option,我们等下再看他,请暂时忽略它吧!

clip_image002

 

接下来说下期货。期货跟远期非常相似,原理是一摸一样的,但是它比起远期来有一些小小的优势。我们换个角度想,远期有什么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风险!A君要怎么保证B君在t时刻St>F(0,T)的情况下还愿意跟他完成交易?B君要是耍赖怎么办?

期货——是标准化的远期合约。什么叫做标准化?首先它是有期货交易所专门发行的(当然发行买方的就要发行卖方的~),合约上的产品标准(比如XX规格的99足黄金)、交易量(比如1000g)、交易时间(比如6个月后)、交易地点(比如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第X号仓库)……都是规定好了的。这就使得原本两个人之间的合约变得更加大众化,这张合约的转换更加流畅(比如A君不想要这张合约了可以在到期日前卖给C君)。

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事,期货交易所普遍实行“保证金制度”,期货合约的每一方都要按照一定比例缴纳保证金。同时,每日按照价格结算,就是按照今日的价格来“估算”你是亏了还是赚了(实际上还没到期呢),如果它算出来按照今天的价格当做St,你亏了,它就会帮你结算掉……(很eggache吧),而你亏的钱扣掉之后保证金不够了,他就会催缴保证金,若是你补不上保证金……不好意思,交易所会帮你瞬间平仓,你就被强行退出交易了,哪怕从今天以后、又在到期日前,标的产品的价格变得有利于你,那也不好意思,都跟你没有关系了。

果然很eggache……但是保证金制度有一个特别好的地方在于它的杠杆性。比方说保证金比率是10%,那么你购买一份期货合约实际上只需要缴纳10%的钱,你等于是用1万块去控制10万的资产,这种杠杆性的优点在于它缓解了现金流的缺陷问题,缺点却是,你每亏一分,就要被放大十倍。

 

现在我们算是把原理讲清楚了。接下来就是解决一个问题——请问期货用来干嘛的?

期货和远期简而言之有三大功能——价格发现、套期保值和套利。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决定已经远远不是用经济上的“供求关系”来决定的了呢?实际上,现在黄金、石油、贵金属、还有其他稀缺资源……统统都有专门的商品期货在交易,往往是期货市场上的价格决定了这些商品在真实现货市场上的价格。这是因为远期价格F(0,T)在无套利的条件下应当就是预计的St,所以往往在期货到期时,远期价格就成为到期时刻的现货价格。这个等下讲套利的时候再解释:)

 

第二个作用,就是非常使用的套期保值了。我们来看下面一种情况。A君手里有X公司的股票。他当然希望这股票涨……但问题是股票万一跌了怎么办?我们的A君是个风险规避者,他只求不亏,不希望自己有风险。当当当当,A君于是成为了X公司股票期货合约的卖方。

我们来看看A君的收益:股票上的收益是St-S0,期货上的收益是F(0,T)-St,我们把它加起来,算出A君的总收益= St-S0*e^rT+F(0,T)-St, 其中我们是站在时间t考虑的,所以要把0时刻的价格算上利息,变成S0*e^rT。

这是,如果F(0,T)=S0*e^rT的话,A君的总收益刚好为0,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过了T的时间,A君成功保值了~虽然他也没有额外的收益,但他至少规避了风险。

 

第三个作用,套利。什么叫做套利?套利就是上面那个例子中F(0,T)>S0*e^rT的时候,这时候A君通过这个合约拿到了正的额外的收益~事实上,金融市场上套利是极其有限的,术语称为no-arbitragy.为什么?因为前面说了,金融市场是零和博弈的——你无风险套利了,就有人注定亏了,每个人都想套利,反而就没有人能够套利了。

那么,在no-arbitragy assumption的前提下,我们必然得到F(0,T)=S0*e^rT,即远期价格的决定公式——实际上远期价格应该就是这样定价的,用合同确定的当日的价格按无风险收益率r贴现到T天之后的价格来作为远期价格。

今天留这个小问题给大家,能证明么?期待大家的思考:)

本系列下一篇会降到期权——那是个比期货好玩的多、灵活的多的工具,也是我最喜欢的金融产品。用期权跟标的产品、跟期货组合会有很多很多又有意思金融工具。下次可以酣畅淋漓地讲一讲。

团购的盈利模式分析

最近一年来,一种新的B2C网站——团购网站出现了。这类团购网站的出现标志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和消费模式。Layla作为文科女生,显然也随同班女生一起卷入了这场消费浪潮中,我曾经前前后后参与过十来次团购消费,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却也很有缺陷的商业模式。昨天在@yjjart同学的微博上,看到他抱怨糯米网的团购质量不好,于是想要写一下关于团购的内容,告诉大家我的想法,供参考,于是就有了这篇博文。

严格意义上说,团购网站算不上B2C,它本身并非是代理商&客户端,但是团购网站特殊的运作模式让我觉得把它归入B2C网站也是可以的。

首先来看下团购网的运作结构:团购网站的运作中主要牵涉到三方面的利益:团购网(以下简称网站)、参与团购的商家(以下简称商家)、参与团购的消费者(以下简称顾客)。一般来说,一次团购的组织是这样的:团购网站派出“跑单员”,然后跑单员会在本城市的范围内搜索有可能合作的商家,然后去和商家协商。如果某个商家刚好也有意参与团购的话,两者会协商定下团购的内容+团购的价格,并签订相应的合同。紧接着,团购网站会负责在网站上刊登出本次团购的详细内容,并且加以(略夸张的)宣传和润色,同时会给出本次团购的人数下限和团购的具体信息,并同时开放出团购的付款渠道(网银、支付宝、快钱等),顾客若决定参加此次团购,就可以通过网上支付的方式付款获取团购资格,团购资格通常为一串字符串格式的序列号。顾客凭借该序列号后直接前往商家消费,登记序列号,但无需再付任何款项。在整体团购结束后,由商家和网站进行结算,网站将从顾客那里收取的费用转移给商家,于此同时,商家与团购网站分享收入。

image

(简略图,画得很丑,请包容。虚线表示现金流动)

从团购网站的运营方式可以看出,商家等于是把业务批发给了团购网站,网站进行零售业务。而此时消费者面临两种不同的选择:1、前往商家直接进行零售消费。2、采用团购方式进行零售消费。

既然第一种方式是一种惯性的消费方式,那么,团购网站想要存活,就必须要有优于第一种方式的长处。

一般而言,这个长处是低价,这也是团购的核心——商家的“薄利多销”

这乍看之下是很好理解的,但是细细想来还是有点问题。

如果我们这里考虑的是一般的生产者的话,薄利多销很有可能是对双方都很有利的——在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1的情况下。什么是需求价格弹性?这就是clip_image002[8],也就是当价格变动幅度为1的时候,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多少。如果是价格下降1,需求会增加2,那么,我们可以说,这个商品是富于弹性的。富于弹性的商品通常都会采取薄利多销的方式。

这很好理解,就比如而商家生产满足市场需求的q个商品,并将其按价格p售出,所能获得的最大总收入是R=p*q,如果这里p和q无关的话,可以看做是q为常数的线性函数,而若需求价格弹性>1,那么R就可以看做是一个双曲线(简单理解),由于价格下降造成的收入下降被销量的上升弥补了,用数学的角度来看,就是:

clip_image002[6](用上面的式子推一下就出来了)

但是问题在于——1、团购网站上售出的哪些商品需求价格弹性大吗?2、商家的成本你算了没?

对于第一个问题,答案是肯定的。团购网站的内容虽然杂七杂八,什么各种餐馆的套餐,电影票,美容美发套餐,少年儿童百科全书……但是都绝对不是超市里的柴米油盐酱醋茶,那些你买也得买,不买也得买的东西。因此这些商品的销量还是很受价格影响的。当一个很低的价格放出来的时候,消费者往往想到的是——哇这么便宜啊,那就赶快买吧,反正平时那么贵……

但是第二个问题才是重点。我们刚刚只考虑了商家的收益问题,没有考虑商家的成本。比如说某商家A,他生产一种商品需要投入两种成本。第一个是固定成本,比如房屋、设备等,这是不管销量多少都投入一定的成本,我们记为b,第二个是变动成本,比如原材料等,这是跟销量q成正比关系的,我们记为a*q,那么,很简单地,我们可以推算出商家生产q个商品的总成本:C=a*q+b,也就是说,成本和销量是线性关系,那么q增加,成本自然也就增加了。当a>p,也就单位商品的成本大于单位商品的收益(价格)的时候,就是MC>MR的条件下,理性商家会选择退出市场,不再生产。更何况,商家的收益可不是p*q,他还要割出一部分给团购网站。

既然这样,那为什么还会有团购网站的生存空间呢?团购网上那些商品的价格可都是动辄19块9,29块8之类的“白菜价”啊……有人可能会问。

有几种可能的解释:
1、商家需要打开新的市场。这是很常见的一种做法。一般是某商家在某城市刚刚开张的时候,希望借着团购的方式,给自己做一次网络+客户双重宣传,并且让客户进行一次较低成本的体验,以帮助获得稳定客户源——这常见于美容美发等长期服务业。比如layla的第一份团购就是南京某美发沙龙的团购——那家沙龙刚刚在南京开业。

2、商家搞活动。这也是一种良性的解释。有一些商家,已经非常有名,在消费者心中地位很高,所以他们搞团购,完全是为了搞个活动回馈消费者,外加顺便打广告。一般这些团购的折扣度都不会很高,而且标的商品主要都是一些低端的、但受众广的商品(比如奶茶、双皮奶等等),这类团购的经典案例也很多,比如俏江南、江南公社、85°C面包店、芒可甜品等等。

3、招徕客户+强行推销。这是很可恶的做法,layla也遇到过。这是一种很囧很囧的情况。有一次我团过一张南京某店的护发团购,其间店家一直在对我说,你的皮肤如何如何差,如何如何有问题,建议你购买什么什么护肤品,价格极其极其公道,才300多块……blablabla……我最后实在受不了了,护理都没做完就落荒而逃。如果大家遇到了这样团购商家,请立刻与团购网站联系,并汇报这一情况。团购网站会重新考虑以后是否还会和这样的商家合作。

4、缺斤少两,提供劣质服务。这应该就是yjjart昨天遇到的情况。不幸我也遇到过(我还真是够惨的……)。团购网站上的描述和照片往往十分诱人,大部分网站还会列出大众点评等网站的好评来宣传该商家是如何如何靠谱。但实际上完全并不是那么回事儿。照片上的牛排到了现实中少了一圈儿,照片上满满一盆薯条到了现实中就变成了一小碟,照片中的现磨咖啡到现实中就变成了速溶咖啡……坑爹呢嘛这是!因为团购价格很低,商家为了保证收益,只能削弱成本,削弱成本的后果就是商品质量也大打折扣。这是团购活动中最常见的、也是最坑爹的一种行为。

5、还有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点:每一份团购都是由截止日期的。也就是说在团购有效期的一两个月内,如果你忘记的消费,这笔钱是不会退给你的。据说有30%的团购额度是过期后作废的,这笔钱对于商家和网站来说,就是毫无疑问的天降横财——但是不幸的是,经常有人就这样送钱给了商家。。。

最后,作为一名曾经的消费者,layla给各位经常逛团购的同鞋一些建议:

1、团哪些?

先来看看哪些东西被团的最快。我知道的销量最大最快的案例有:两天之内一万份卖完的果燃掂双皮奶1元套餐、两天内卖掉5000份的85°C蛋糕店15块售20元代金券、16小时内卖掉一千份的蛙蛙叫干锅年代88套餐(哈哈sqybi小朋友你有没有印象啊)。为什么这些卖得快?因为这些东西有公信力啊。比如说,果燃掂的双皮奶就是放在那里的双皮奶,它不会缺斤少两,15元抵20元的85°代金券它就是一个75折的代金券,在85°就能很好的消费啊。88块的干锅套餐它就是配好了料的干锅套餐,这家全国连锁店不会那么坑爹的乾坤大挪移……

所以:团“响亮的品牌”和“全国连锁店”

其次,电影票、公园游园票、游乐场门票、演出门票、书籍、CD(当然请先对比卓越当当京东价格)等也是非常值得团购的,因为团购与否并不影响你参与的效用。也就是说,团购虽然降低了价格,但绝不会降低品质。

2、怎么团?

常常团购的同鞋一定不会不知道有个东西叫做团购导航。它能够帮助你把今日本地所有的团购单子全部列出来,让你可以在不同的团购网站之间进行评比。团购网站做到现在,已经到了一个接近完全竞争的市场——没错,就连网站的架构也可以买个代码搭建了,这些团购网站之间有什么实质的区别吗?

货比三家永远不吃亏。这不是个经济概念,这是生活常识。

3、团了之后。

一旦确认团购,请谨记立刻往手机上发送序列号,并在手机上列好日程表提醒自己不要坐等序列号过期。另外,今早打电话到商家预订,免得夜长梦多。最后,不要忘记仔细看网站上团购单子的细节描述,以免上当受骗。

做理性的经纪人——这既复杂又简单。精打细算有时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乐趣。在我们经历了B2C/C2C等不同的商业革命之后,都欣喜地发现选择越来越多了,这是好事,总有一天消费者可以开始真正对自己的消费活动做主——我这样相信着。祝各位团的愉快~:)

Layla @ HongKong

layla’s class第一位学生公布

谢谢大家的支持。

收到了一些报名的消息。不过鲜有把资料写全的……为什么呢,我那些要求很高嘛……

好在终于选择了第一位学生——萝卜同学(撒花~~)

萝卜同学在听课兴趣上把国际金融列在了第一位,这和我的兴趣不谋而合~

大约从1月中旬开始授课吧,每节课后我会尽量整理出讲稿。欢迎监督。

 

国际金融的讲课内容,我大概排了一下:

第一节:国际金融概论及发展史

第二节:国际收支平衡表与国际贸易经典理论

第三节:外汇及汇率入门,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初步

第四节:国际金融市场

第五节:国际资本流动

第六节:国际储备

从第七节开始讲一些热点专题。

大约争取在3个月之内讲出一点体系来。

 

能力有限,恐怕讲不了太深,权当普及金融知识,望方家指正~也请萝卜同学海涵。

Attention Please:Layla的讲课计划

很久不更博~:)这段时间真的超级忙。不过看上去大家似乎都很忙,心里也就很平衡了。

昨天sqybi牛给我讲第二次算法课,讲了一半我就在想,为什么我自己不也试试呢。

所以就有了这样一个计划。我想自己给别人讲一些课程,一对一,内容是经济或者管理。

参加者有以下几个要求:

1、对经管方向感兴趣,兴趣是坚持的原动力。所以你需要每周至少拿出2个小时的时间听我的讲课,同样我会认真备课,希望真的能让你懂得一些基础吧。

2、有一台可以视频、至少可以音频的电脑。以sqybi牛给我上课的经历来看,有一台能QQ视频的电脑也是很重要的,因为这样有很多说不清的东西可以写在讲义上让对方看到,这样会清楚很多。

3、大学专业非经管,如果你的专业是经管,我觉得我就没底气给你讲出一些特别特别新颖的东西了。像Matrix mm那样的R大金融系大牛,我只能和你“交流&切磋”,谈不上讲课啦。

4、你需要授权我记录下我们上课的交流内容(包括你的提问),整理成资料在MC=MR上发布。

5、如果可以的话,在将来的某个时候,也可以给我讲讲你的专业知识。

如果有同学愿意参加这个计划,做我的第一个学生,欢迎在此留言或者发邮件给wangningxinjun@gmail.com

邮件里请务必包含以下内容:
Read more

layla聊汇率(3)——说说美元

好久没写这个系列了。每次跟其他院系的朋友提到外汇的时候,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美元。我曾经想过为什么大家都一致地想起美元呢?这恐怕就是美元在国际金融之间的霸主地位了。

美元是当今世界唯一能被称为“货币锚”的货币了,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它在国际范围内普遍被用为交易货币,是国际价值的衡量标准,被广泛的作为其他国家的外汇储备……美元拥有着其他各种国家货币都不拥有的优势,这是为什么?美元是如何崛起的?那现在鹤立鸡群的美元又比其他货币拥有什么优势呢?

汇率系列第三篇,我就来随便说说美元,欢迎方家批评指正。

 

在美国还远没有崛起的时候,主宰世界的是欧洲大陆,而英国、德国又分别是第一、二次产业革命的圣地。那时候,欧洲各国的货币是世界追逐的目标。然而很不幸,他们世界大战了。

美国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只是世界大战的看客。他们趁着世界很混乱,英国和德国打的不亦乐乎,一直在新大陆默默地发展自己的工业。到了发展相对成熟的时候,他们开始不满足于只做看客,而是做起了倒卖生意,战争期间卖什么呢?答案很明显:军火。

但是,美国人最聪明的地方在于,他们在战争立场上并不偏向任何一方,谁来买军火都可以,但是只有一个条件:只收黄金,不受纸质货币。

没错,美国人算的非常精准。任何纸质货币都是符号,一旦发行国家国力衰微,这些符号就将变得没有意义。唯一在这世界上任何国家都通用、都能被接受的只有黄金——黄金才永久的货币,真正的稀缺贵金属才是王道。因为黄金储备反应的是一个国家的最终国际支付能力和战争能力。英国和德国打仗,一旦一方输掉,其货币价值必然一泻千里,美国人才不会傻到坐等一方货币贬值,也不会傻到去赌哪一方会获胜,他们很聪明的选择了接收黄金。这是真正保值的东西。

等到战争打完了,大家才发现,我们的黄金似乎都到美国那儿去了。这时候的美国,笑眯眯地站出来,说,“美元与黄金挂钩,大家看着办吧……”这是世界其他国家才纷纷反应过来,世界的黄金都已经向美国转移了,这时候各国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美国的货币成为世界货币的中心。美元与黄金挂钩(35美元=1盎司黄金)、其余货币瞄准美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就这样建立起来。(PS:插个花,据说曾经法国的戴高乐真的拿着一堆美元区换黄金哦,真赞~~)

布雷顿森林体系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才瓦解,美元虽然与黄金脱钩(事实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再敢宣称自己的货币与黄金挂钩了,固定汇率制毕竟很容易遭到攻击),但是此时世界金融体系已然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以世界银行(Worldbank)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为主导的格局——不难发现,这实际上都已经掌握在了美国人之中。举个例子,IMF规定,重大事项的通过必须要85%以上的投票支持才行——但是美国一个国家在IMF的投票席位已经超过了15%,也就是说,只要美国不高兴,他就拥有一票否决的权力。曾经金砖四国(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都愿意出钱买IMF的投票权,但是美国宁肯让欧洲的国家出让也不愿意出让自己的投票权——当然,换了我我也不愿意- -||

那么,美元的霸主地位能够给美国带来什么样的好处?

首先是铸币税。铸币税是只有货币锚国家才能享有的超级权利。它的价值=货币面值-制造货币的成本。比方说一张100USD的纸币,成本是2个cents,那么99.98USD就是美国所获得的铸币税。由于美元是用语国际结算的货币,全世界都承认它,所以100USD就可以在国际市场上换回100USD的商品。而其他货币,比如RMB就没有这个好处了,因为我们印100RMB的钞票,但却不是国际结算的货币,在国际市场上也换不回100RMB的货物。

其次,美国可以通过操控货币政策来为自己谋求最大的利益。在《layla聊汇率2》里,我曾经提到过“三元悖论”这个词,意思就是一个国家不可能同时兼得独立的货币政策、相对稳定的汇率、资本自由流动这三项。但是三元悖论对美国是不适用的。美国人可以用战略性贬值的方式赖账……美国拿美元跟全世界换了商品,就等于是跟全世界借债,借条就是美元,如果一旦美元战略性贬值(印钞票啊印钞票),则全世界的外汇储备就会大幅度缩水贬值——我国现在有2.5万亿+的外汇储备,美元一旦贬值,这部分外汇储备就会大打折扣。

也就是说,美国通过其货币的独一无二性,拥有了向全世界收取无息贷款的本领——这贷款还不还你还不知道。也难怪有学者认为,美国2008年的金融海啸很可能是美国故意的赖账之举——who knows?

但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是,世界上暂时还没有一种货币可以威胁和替代美元。实际上蒙代尔和他的欧元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防止美元完全占领世界金融界,但是欧元生来就是脆弱的,欧元的诞生实际上意味着欧元区所有国家把货币政策的制定权割让出来,从此欧洲各国也就陷入了“只有财政政策,没有货币政策”的窘境。

丘吉尔的那句名言告诉我们,没有永恒的友谊,只有永恒的国家利益。欧元是凌驾在国家之上的货币,它其实很难超越国家主权和国家私利的左右,欧元的未来能有多大,能有多久,保守起见我们都应该打个问号。

然而世界的经济发展格局不应该在放任美元的霸权。尤其近些年来金砖四国的崛起,亚太地区的崛起,日元、加元等第二层次的外汇逐步开始崛起——甚至RMB也开始在亚洲的某些范围内成为国际交换的结算货币——这虽然短时期内未必能改变什么,但总归都是好的兆头,还是那句老话——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漫谈CPI

首先说一则旧闻,很久之前国家统计局发布消息,2010年8月我国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5%,一时间各大媒体、经济学界的人士和社会大众都在纷纷探讨这个数字背后的意义(可见这篇文章开头了有多久啊……可见我有多懒啊……)。CPI到底是什么,它到底有多大的用处?而现在中国一直稳定在3%以上的CPI又意味着什么呢?

CPI,又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ing price Index,它最直观的经济意义就是:社会物价是如何变动的。既然它反映的是一个变动的意义,因此CPI通常用百分比来表示,它有两种表示方式:同比和环比。其中同比是跟去年同期来比,环比是跟上个统计期比较(一般是上个月),两种都是经常在新闻里出现的。

CPI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期价格计算的价值)] *100%

也就是说,CPI是一个指数,一个增长量。

————————————–经济科普到此为止—————————-

 

CPI为什么重要?因为它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的通货膨胀水平。不要小看通货膨胀,我们作为学生,不怎么花钱去管柴米油盐,有时候意识不到物价上涨,但是我们的妈妈辈却对这个十分关心。退一万步讲,如果你那天发现学校食堂里的菜又涨价了或者同等价位的菜分量又少了的时候,除了鄙视食堂承包者之外,也可以想一想,说不定就是CPI搞的鬼。

我们来分析一下CPI会上涨的最主要的原因。

在CPI的指数计算公式中,商品数量是固定不变的,那么CPI上升就一定意味着价格的变化。而反观价格,价格是通过货币对商品的价值进行标定。那么使价格上升的原因只能有两个:要么是商品的价值相对上升了,要么就是用货币进行标定的方法变化了。

第一种几乎不可能,因为我们这里讨论的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当社会生产能力飞速发展的今天,单位商品所消耗的社会投入和人力资本都相对减少了,所以其蕴含的价值反而就小了。当然这是针对一般消费品而言的。特殊商品比如收藏品之类的不在讨论范围之中。

那么,原因就在货币供给上了。大家试想一下,假设我们手中有X量的货币,而市场上共有Y数量的商品,我们可以用X/Y的值来表示商品的一般价格。假设我们的央行朝着社会增发一倍的货币,我们就拥了2X的货币,但是我们的生产却没有增加,我们仍然只有Y数量的商品,那么,商品的价格就从X/Y上升到了2X/Y

对,这就是CPI上涨的最主要的原因。钱多了。

由此可以推出一个重要的经济金融概念:钱不能绝对代表财富。纸币、存款神马的只是货币符号~~~钱太多了,就跟纸没什么两样了。

那么,又有一个问题来了:我们的中央银行为什么要向市场增发货币呢?又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增发的呢?

首先,为什么增发?增发的原因有很多种,但是每一种都是由特定的目的的。比如最简单的:刺激消费。

还记得去年的美国金融海啸么?那时候美联储(也就是美国的央行)总是急着今天给个几百亿刺激计划、明天给个几百亿刺激计划,最终甚至通过了7000亿美元的刺激计划……7000亿?哪里来?印出来的嘛。印钞还不简单。有了钞票,下发下去,老百姓手里有了货币这样的流通媒介,才敢去消费啊,消费带动起来,才能刺激生产,生产带动起来,才能保证就业,才能稳定民心,才能预防整个经济无休止地萧条下去。

中国的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也是这么个道理。

那么,国家又是如何通过什么途径来增发货币的呢?央行自然是首当其冲的(这里说明一下,央行本质上是政府机构,不是商业银行,央行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央行行长属于国务院编制,直归总理管理)。印出货币之后,央行借款给银行的形式、回收市场央行公开票据的形式、甚至是还国债的形式等等,都可以将货币给放出市场,而且货币的增发还有乘数效应,最终造成的市场货币量增加可以远远不止央行发出的货币数量(这个以后会单独写篇文介绍一下)。

 

CPI>0的原因我们已经弄清楚了,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结果。

直接结果就是价格上涨,货币对内贬值(注意,货币贬值分为对内贬值和对外贬值两种。其中对外贬值是指跟跟其他国家货币之间汇率的变化,而对内贬值是指货币购买力的下降。货币的对内和对外升、贬值应当是一致的,可是我们国家现在很神奇的不一致……大家想想这是为什么呢?)。RMB贬值又会带来什么影响呢?首先是各位的存款问题。请看一下现在中国银行的定期和活期存款利率。如果它小于3.5,对不起,你把货币放在银行,就是坐等其贬值……所以,你懂得……那么,随之而来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资本外逃。对啊,在中国投资收益率还比不上CPI,而且RMB又在贬值,大家还不忙着把手里的钱换成外汇,然后送到国外去投资么。而通货膨胀如果到了恶性的阶段,就很难控制,而且会一发不可收拾,国民的资产大幅缩水,国内的经济生活也会崩溃的。

 

那么CPI为正值有没有好处呢?显然是有的,刺激消费刚刚已经说了。另外,当CPI为正,RMB贬值的时候,对于刺激出口也是有好处的(具体的请看《layla聊汇率1》),此时的通货膨胀应当是政策性的、良性的,有利于刺激国民经济的增长。

 

因此,CPI作为一个指数本身是没有好坏的,而且它作为一个导向作用很强的指标,还是政府调控经济的好工具。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随便操控CPI的数值和随意发行货币,因为通货膨胀的副作用也是很强的。当然,最重要的是……国家统计局啊你的数据能不能给力一点啊?每次down统计数据我都十分惆怅。这数据是用呢还是不用呢?用的话实在太假,不用又没别的数据用……请您给力一点吧。BTW,听说今年CUMCM比赛期间,国家统计局的官网瘫痪掉了……亮了。。。。。

投资理财系列之二——layla解读邓普顿16条投资定律

话说,好久不写博。假期在上课+GRE单词+帮老爸打物理论文中过了一大半。

我曾经向老妈申请过要做点投资,但被她义正言辞地拒绝了。所以,layla就在想,我大概是没有什么资格来讲投资的“经验的”,但是有人可以。邓普顿同志是一个搞资本运动的大牛,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黄金16条投资定律吧~~虽然一般这种XX定律的东西都不太可信,但是layla细细看了之后,还是觉得很有道理,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

约翰‧邓普顿

一、信仰有助投资:一个有信仰的人,思维会更加清晰和敏锐,犯错的机会因而减低。要冷静和意志坚定,能够做到不受市场环境所影响。

layla解读:米国人貌似有很多都有宗教信仰。layla爱看佛经故事和新约故事,但是都是正儿八经当故事看的,所以我目前没有宗教信仰。不过这一条的关键是在于后半句。不受市场环境影响。要知道,再牛的牛市都有人亏钱,再差的熊市也有人能投资到好的资产。最差的投资其实是不投资,不投资的人只能坐吃山空,等着自己的资产被通胀率侵蚀(CCAV说最近的CPI超过了3%……对不起,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一向都是不准的,大家可以再悲观一点)所以如果银行利率还不到3%,而你最近又没有什么急需用钱的事项,那么,layla劝你,要么你把钱花了吧,要么还是大胆一点去做投资(layla个人最近推荐投资黄金市场,嗯。),否则钱放在银行里就是直接缩水。不要怕大环境不好,只要善于发现投资项目,你一样可以赚钱:)

二、谦虚好学是成功法宝:那些好像对什么问题都知道的人,其实真正要回答的问题都不知道。投资中,狂妄和傲慢所带来的是灾难,也是失望,聪明的投资者应该知道,成功是不断探索的过程。

layla解读:投资中最怕的就是轻信“权威”,就像是layla爸爸经常教育layla妈妈时说的那样——“你自己验证过了吗?你怎么就知道人家讲的一定是对的呢?你要有点批判精神呀”(我这搞理科的老爸呀~),投资时轻信权威是非常杯具的事情。相信大家应该都看过(或者扫台时扫到过)所谓的投资分析栏目吧,其实大家多看几遍就知道了,A券商的首席分析师说的话可能和B券商首席分析师说的话完全不同。先抛开做庄的可能性不谈,就算是每一位专家都是实话实说,但是投资这种东西实在是看个人判断。

layla建议,除非自己真的不懂投资,最好不要轻易购买基金这种理财产品。何谓基金,就是很多小股民把投资资金交给券商里的基金经理,由他们来操控这笔合集的资金,然后帮你进行投资。尽管基金经理比你更懂得市场,但是你失去的是自己做判断的机会和自己操控资金的灵活性,也失去了积累经验的机会。

三、要从错误中学习:避免投资错误的惟一方法是不投资,但这却是你所能犯的最大错误。不要因为犯了投资错误而耿耿于怀,更不要为了弥补上次损失而孤注一掷,而应该找出原因,避免重蹈覆辙。

Layla解读:我最喜欢的就是这一条。不管你是否在股市中失败过,都不应该太过悲观。layla妈妈就曾经因为在2008年股市从牛市转向熊市的时候投资基金而华丽丽的被套牢,从此之后就不许家里人进行投资,而使得layla爸爸失去了在09年股市小范围抄底反弹时投资的机会……其实这样做是不对的,不能因噎废食啊,毕竟资本市场是个好东西,就看你用什么样的心态面对它。好在layla爸爸没有被layla妈妈吓着,果断买房买车,现在虽然沦为了房奴,layla也只能吃馒头度日,但是毕竟这是一个正确的决策,它防止了layla家可怜的资产贬值的命运。

四、投资不是赌博:如果你在股市不断进出,只求几个价位的利润,或是不断抛空,进行期权或期货交易,股市对你来说已成了赌场,而你就像赌徒,最终会血本无归。

layla解读:投资不是gambling,很多人喜欢在股市里不停地进进出出,进行一些明显靠运气的期权期货交易,那么你必输无疑。资本市场不是赌场——即使是赌场也有出老千的人在。为什么在在股市的投资过程中大的机构很少赔(金融危机不是金融机构的股市投资失误),layla认为原因有二:

1.它们有更优秀的投资经理人和更丰富的投资经验,它们掌握了更多市场信息

2.它们对市场甚至有着操纵能力

是的,如果投资是一场博弈,参与博弈的个体并不是均等能力的。或者如果你把投资当做一场赌博,那你必输无疑,因为有人比你更懂游戏规则,它们可以使得游戏规则不公平,也可以使得结果的概率结构发生改变。

所以如邓普顿所说的那样,layla建议,你要把投资当做一项事业好好的精英,该看的分析要看,该读的报表要读(读报表读什么?请看layla的这一篇日志~),该尝试的新产品可以适量尝试,这样才能提高理财能力。

五、不要听“贴士”:小道消息听起来好像能赚快钱,但要知道“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layla解读:这条不需要解读吧。信息在投资中很重要,但是分辨信息的真假同样很重要。如果的确有很好的所谓“内部消息”,也请您再三确认之后再做定夺。如果你不能确认这个信息是否为真,也请放少量资金进行尝试,千万记住。

六、投资要做功课:买股票之前,至少要知道这家公司出类拔萃之处,如自己没有能力办到,便请专家帮忙。

layla解读:不想把投资当做赌博,就应该按照这一条来做。做好功课包括以下内容:学习一两门金融市场的知识,知道市场的基本运作机制是什么;了解一下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史,因为私认为我国的金融市场是有一点畸形的,还是了解一下我国特色比较好;还有就是看你要买的公司的财务报表啦。

至于专家什么的。请你确认这位专家的确能够为你考虑,否则不要轻易尝试,这年头被专家害惨的人多了。

七、跑赢专业机构性投资者:要胜过市场,不单要胜过一般投资者,还要胜过专业的基金经理,要比大户更聪明,这才是最大的挑战。

layla解读:这非常非常正确。要知道散户都是金融市场里的弱势群体,真正影响这个市场的投资者大多为机构投资者。所谓layla建议你,除了做好上一条里所说的功课之外,还可以看看国内券商在金融市场里的大动作,那是很好的参考。

八、价值投资法:要购买物有所值的东西,而不是市场趋向或经济前景。

layla解读:中国人投资通常都是看着市场行情好,就买了。这是非常非常不科学的,既然这东西在市场上已经价超所值,那么总有一天会破灭的。资本市场又不像房地产,有所谓的“刚性需求”(人都要买房子,但是人可以不买股票),只看市场行情操作,焉知你不是那个最后一棒的傻子(金融术语:博傻。即大家都知道现在已经纯粹是价超所值,但是大家都在想,一定有比我更傻的人以比我更高的价格买走我手上的资本。这种情况在期权交易中常见),2008年layla妈妈就成为了那个傻子。

所以layla再次提醒。你是否赚钱与市场行情和经济前景之类的东西没有必然联系,没有!

九、买优质股份:优质公司是比同类好一点的公司,例如在市场中销售额领先的公司,在技术创新的行业中,科技领先的公司以及拥有优良营运记录、有效控制成本、率先进入新市场、生产高利润消费性产品而信誉卓越的公司。

layla解读:诚如layla在之前的blog所说的那样,你买股票,成为一家公司的股东,归根到底是指你成为了这家企业的所有者之一,如果你拥有的是一家好企业,那当然你获利的可能性就大。而如果你买了一家压根不知道那是嘛玩意儿的公司的股票……那……你要有心里准备。自从中国股市创业板了之后,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进入了金融市场,大家都上了市(现在很多公司的最终目标就是上市,因为上市就意味着吸金),资本市场上也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状,这需要大家的分辨,也需要相关部门的多加监管,苏州恒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十、趁低吸纳:“低买高卖”是说易行难的法则,因为当每个人都买入时,你也跟着买,造成“货不抵价”的投资。相反,当股价低、投资者退却的时候,你也跟着出货,最终变成“高买低卖”。

layla解读:投资需要魄力,要敢于和别人不一样。巴菲特大人有一句名言:别人贪婪时我谨慎,别人谨慎时我贪婪。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别人买,你也跟着买,很有可能你买的价格就已经偏高了,比较好的购买时机应该是在股价已经下降了很大一截的时候,你估摸着它快抄底了(对,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抄底,只能估摸着),一旦买入之后就不要再犹豫惊慌,不要因为它又持续下跌了一阵子就惊慌失措,拿好这份股票,等它反弹,只要反弹到你购买价格之上就是盈利,你估摸着它快封顶了就卖了(同样,你也不知道它什么时候能够封顶,一样需要估摸),不要贪婪呀~~!

买入1
十一、不要惊慌:即使周围的人都在抛售,你也不用跟随,因为卖出的最好时机是在股市崩溃之前,而并非之后。反之,你应该检视自己的投资组合,卖出现有股票的惟一理由,是有更具吸引力的股票,如没有,便应该继续持有手上的股票。

layla解读:前半句的解读请参见上一条,关于后半句我觉得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毕竟盲目放弃自己的投资时不对的,但是我并不认为一定要有更好的投资对象才能放弃手中的投资,如果你真的觉得手上的资产没有什么价值的话,不必等到更好的投资机会就可以抛掉。休憩一阵,再做打算也是可以的。

十二、注意实际回报:计算投资回报时,别忘了将税款和通胀算进去,这对长期投资者尤为重要。

layla解读:为什么layla在上面某条的解读里建议大家去学习一两门金融市场的课程呢。因为很多时候金融资产价格的计算不经过一定的学习你是不知道的。很多人会忽略了税款和通胀对于投资回报的重要性……但是很多时候算上税收和通胀……你的资产就编程负的了。话说税收是个很有意思的东西啊,哪天layla写个文聊聊这个话题~

十三、别将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要将投资分散在不同的公司、行业及国家中,还要分散在股票及债券中,因为无论你多聪明,也不能预计或控制未来。

layla解读: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条投资标准,也是非常经典的一条。别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分散投资,投资一点在高收益的股票上,投资一点在低风险的债权上,还要在手里留一点点现金流,已备不时之需,这个大家都懂得。

十四、对不同的投资类别抱开放态度:要接受不同类型和不同地区的投资项目,现金在组合里的比重亦不是一成不变的,没有一种投资组合永远是最好的。

layla解读:恩,对头。不同类型的投资主要是在风险收益率上有不同,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投资项目则是在市场行情和项目盈利率上有差别,不过layla要提醒下,在投资海外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到汇率因素,这个和税收、通胀一样,都有可能让你的资产盈利变成负的……

十五、监控自己的投资:没有什么投资是永远的,要对预期的改变作出适当的反应,不能买了只股票便永远放在那里,美其名为“长线投资”。
layla解读:这个嘛……我想应该不会有人投资了就放在那里不管吧(健忘者和特别有钱者除外= =),了解必要的市场行情和背景信息是很重要的,也要因时而变,这个大家都知道。

十六、对投资抱正面态度:虽然股市会回落,甚至会出现股灾,但不要对股市失去信心,因为从长远而言,股市始终是会回升的。只有乐观的投资者才能在股市中胜出。

layla解读:恩,要知道金融市场机制运行的最基本的原理是什么?就是货币有时间价值,借贷货币的人会因此需要付出“利息”……所以要相信你资产是可以增值的,永远要保持信心,用平和的心态面对资本市场,不要灰心更不要绝望。要相信,世界是如此美好。

投资理财系列(1)——财务报表初指南

嗯,先说两句废话,挺长时间不更新blog了~~月初结束了魔鬼的期末,layla成功折翼,分数果断惨淡杯具,像八爪鱼一样晕晕乎乎地飘回了家,休息了一周又晕晕乎乎地飘回了学校~~~忙碌了几天之后终于打开了这个好久不打理的博客,结果发现它依然瞬间被垃圾评论给爆了……苍天啊。

今天聊一下财务报表。layla的专业课里有一门叫做《公司金融》,这门课是站在一家公司的角度,来看待投资、融资等各项企业金融行为的。比如公司要借钱了,是发债券还是发股票?公司要投资了,是投A项目还是B项目?公司要装修了,是装的简单点还是彻底大改造……一句话,公司金融就是从财力的角度来帮助公司决定自己的各项行为。

我们都不是开公司的,但是并不代表我们不需要关注公司的金融行为,现在的金融市场已经把个人和企业紧紧捆绑在一起。很多时候我们投资,购买企业的股票或基金,都是公司金融的参与者(这里忽略债券,因为中国的企业债券发行的比较少,现在提起债券大家还是首先想到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券)。很奇怪的事,现在的人投资似乎越来越不喜欢动脑子,盲目性很强(比如layla的母亲大人~~~那被套牢的基金啊T_T~)。layla私认为这是不可取的,如果你连你投钱购买的股票来自哪家公司,它的财务状况是否能给你带来收益都不知道,那不是很悲剧嘛?!在这种情况下投资,长远来看只会输得很惨。

有人问,公司内部的信息我怎么知道呢?其实每个公司都会发布它的财务报表,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还是相对透明的,虽然这个财务报表有掺假的水分,但是还有有参考的价值了。好嘛,又有理科同鞋抱怨一看报表头就晕~~layla就来总结一下作为一个投资人,你要关注财务报表哪些指标的信息,希望在各位同鞋日后进行投资的时候有所帮助:
1、如果你是债权人,也就是说,你买的是一家公司的债券。

毫无疑问,你应当关注这家公司的短期和长期偿债能力。

有以下几个指标是你应当关注的:

A.流动比率和速度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这反映的是一家公司将自己的资产迅速变现以偿还短期债务或者本年度快要到期的债务的能力。因此,如果购买的债权在本年度就要到期的话,一定要关注一下该公司今年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以保证他们有足够的钱连本带利地还给你。一般而言,流动比率保持在2左右,速动比率保持在1左右是比较合适的(这是纯经验数据,但是却是业界公认的标准)~大家注意咯。

B.利息保障倍数。

顾名思义,这个指标表现公司现有资产能以多大倍数保证债权人的利息获取,毕竟利息是债权人的唯一收入来源。利息保障倍数=(利息费用+税前利润)/利息费用,根据式子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相对比较保守的数据,因为已经层层剔除到了税前利润的阶段,税前利润基本是就是一家公司除了税收之外的纯收入了~这个比重高的话,就表明这个公司支付利息费用的能力比较高。但是同时大家要明白,利息支付是一个阶段性的工程,所以大家一定要多推算几年的利息保障倍数,一般以五年为最低标准,这样才有可参照性:)

C.负债比率。

这个比率更简单,债务总额/资产总额,表示单位资产可以支撑的债务总量~这个指标当然是越小越好。但是要注意,由于各个行业对于融资的要求不一样,所以负债比率这个指标带有非常强的行业性,大家记得要和同行业中其他公司进行对比分析,才有参考价值,否则,餐饮业和房地产业——对于债务融资的要求显然不一样,就失去了可比性,造成差异:)

D.债务与有形净值比率。

虽然我们买债券都不希望对方公司破产,但是金融界有一句话;无限低估收益,无限高估风险——也就是要稳健。所以出于稳健的目的,各位债权人千万不要忽视这个指标~债务与有形净值比率=债务总额 / (股东权益 — 无形及递延资产),它用于测量债权人在破产清算中的受保护程度。之所以分母扣除无形及递延资产,是因为这些虽然是资产,却无法为债权人带来任何收益,保守估计应当扣除。

2、如果你是这家公司的股东,也就是你购买了这家公司的股票。

股东和债权人,完全是不一样的个体。债权人是独立在公司之外的,它和公司的关系仅仅是我借给你钱而已。但是股东不一样,股东是公司的一份子,是这个公司的主人,和公司是共存共荣的~所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股东更要对公司的财务指标密切关注才行哦。

股权人需要关注的指标有:反映公司获利能力的指标和股东利益的指标。

首先是获利能力

衡量获利能力的指标有很多种,毛利润率呀销售利润率啊诸如此类。这里更加推荐的是“息税前利润资产利润率”系列。

A.息税前资产利润率=息税前利润/年平均资产。它反映了你投给公司的钱到底能够带来多少利润。

为什么推荐息税前利润呢?因为各个公司的融资结构不一样,有些公司债务多,发型股票少,有些公司债务少,发型股票多,这样他们每年要偿付的利息就是不一样的。所以如果采用息税后的利润的话,结果会有失偏颇,所以保守的来看应当把息税前利润的的资产利润率指标和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结合起来考虑:)

再次是股东利益指标。

说到股利,layla先说一说股票赚钱来自哪两个方面吧。首先就是股利,你买了一个公司的股票,成为了该公司的股东,也就拥有了对该公司的部分拥有权,那么,当这个公司分配本年度利润的时候,你就有权获取你的那一部分,这部分就叫做股利收入;另一部分呢就是股票增值,这个是指你把手中的股票拿到市场上卖掉的时候,股票价值的增值部分。

大家应该明显能够看出来,中国股民非常不看重股利,他们只关注倒卖股票的差值,这个和美国的股民是很相反的,他们非常关注股利的收益,认为那是自己的权利。尽管在很多情况下,不分配股利、而是转而进行再投资能够获取更多的收益,但是他们宁愿要股利也不要再投资(- -!)。

layla认为,股利是非常重要的,它反映了公司对于股东权益的重视程度。所以也是各位投资人看报表时不能忽略的部分。

B.普通股每股收益

普通股每股收益EPS(earning per share)=(净利润-优先股股利)/流通在外的普通股加权股数,说白了,就是一股普通股股票能够代表多少利润,这个指标非常的重要,直接代表了股票价值。优先股和普通股不同,优先股股东被公司绑的更死,与之相对应公司对待他们也更好一些,他们的股利是直接从利润里当做费用扣除的,而非算出净利润后再分配。

C.市盈率

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收益,这个指标一般是用来形容公司未来的获利能力和股票价值的预期,如果这个值越高的话,反映出这个股票更加强劲,而这家公司的资产也更加丰富。不过这个指标应当排除极端因素的影响进行考虑哦~

D.每股账面价值

每股账面价值=(股东权益总额-优先股权益)/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数,这个很简单啦,就表示的是每一股股票在公司的财务报表上有多少账面价值,也就是能够直接判断我的股票实际值多少价值的指标。一般而言,当股票市价高于账面价值的时候,我们认为这家公司的股票是有潜力的:)

~~~blablabla说了这么多,其实有用的财务指标很多,这里layla只是草草地列了几个,也不尽然有用,看财务报表绝对是一门学问,能够在有限的资源里挖掘到更有用的信息就是真本事:)

告诉下大家公司是如何计算各种利润的吧

主营业务收入-成本=毛利润-期间费用(管理、财务等各种费用)+营业外收支净额+投资收入净额=息税前利润-税收-利息支付=净利润-优先股股利=待分配利润-资本留存-未分配利润=实际分配股东利润=股利支付~

我自己总结的:)可能记忆有限有失偏颇,过两天得再查一查:)

晚安~~

Layla聊汇率(2)

又是挺长的一段时间没有更新blog,前段时间很忙,520论文竞赛交稿,管理学论文刚刚写完。两个大作业压在手里,高口要考口译(十分彻底的大杯具),还接了研究生学姐的论文要帮忙看。好不容易乱七八糟的事情搞完,发现要开始好好看GRE了,今年10G估计来不及了,差不多只有明年6G,而且要在HK考GRE的AW了,能否回南京参加笔试也不知道呢。因为打定主意组队参加今年9月的CUMCM,过段时间开始报名的时候再说吧。这样的话大三就会非常忙了。9月CUMCM、10月期中,11月高口口试(果断要重考)、12月GMAT(我真佩服自己居然有勇气考双G),1月一考完期末就要奔赴HK,3月HK参加GRE机考,5月HK期末考,6月回南京参加GRE笔考,6月末7月初期末考试,8月考托福(果断二战),暑假复习sub,大四开学后面试+11月GRE数学sub……awful……

 

好了,继续回到日志主题上来。上一次讲了讲人民币汇率稳定的经济意义,今天来讲一讲汇率稳定的金融意义。不过这次不用RMB做例子了,因为我们有更好的活教材——1997-1998的亚洲金融危机。

在讲汇率制度和金融危机之前先普及一些基本的经济金融知识。

克鲁格曼“三元悖论”:一个国家的金融系统中,“汇率稳定”、“资本自由流动”和“独立的货币政策”的三个大目标是无法全部达到的,必须放弃一个才能保住另外两个。就比如说,如果你既想要自己的汇率稳定(比如采用固定汇率制跟紧美元),又想要国际资本能够在你国内的市场里自由流动,那么,你的政府的货币政策必然会失效,你的货币的价值必然会受制于人。这很好理解,如果你跟美元保持固定汇率,而国际资本又能在你国内自由流通,那么,美元一旦以热钱形式大批进入你们国内挤兑你们国家的货币,那么政府为了保持固定汇率只能大批印钞票出来承兑美元,这样一来大量的基础货币进入市场流通,该国货币必然贬值,必然通货膨胀。这个时候,你们国家的货币政策是起不了作用的,因为你只能被汇率牵着鼻子走——也就是被美元牵着鼻子走——谁让你固定汇率来着?

金融期货和金融远期:金融期货市场绝对是有钱人和冒险家的乐园。Layla在NJU上了这么多专业课,常常睡觉的时候YY自己变成了投资项目经理,很happy地大笔一挥,“买进100手的IF1012股指期货”!(1手=90万)……因为期货一个投资量大,第二个杠杆性太强,所以并不是一般人玩的起的。

简单的说,期货就是让你用今天的钱去交易未来的市场。比如,你预期未来三个月内股票会大幅度上涨,你可以买入三个月的股指期货,你用今天的钱购买了三个月之后的股票(按现价)一万股,等到三个月后要交割了,你再把这一万股以那时的股票价格卖掉。如果市场的确如你预测的那样上涨了,那中间的差价就是你的盈利。一般的期货最少是购买一手,我国4月开的股指期货一手是90万股,投资量还是比较大的;此外,你购买三个月的后的股指期货并不代表着你今天就要拿出相应的钱来,你只需要缴纳一笔保证金(10%左右),1万股就自动划到了你的账户下,只要在这段时期每一天你的账户中保证金是充足的,那么,等到到期交割的那一天,你把这些股票抛掉,赚了的钱再去付你当初应该付的购买价格,结算后,实际上你并没有出什么本金就完成了一笔赚差价的大交易。

大家应该看得出来,期货有两个特征,一个是风险性很大,想要通过期货来盈利必须建立在你对市场的判断十分精准的基础上,否则到期交割你拿不出钱来,会非常杯具,那叫一个倾家荡产啊……第二,期货市场由于门槛准入高,而且资本运作量大,常常容易沦为资本拥有者的“对赌游戏”,你赌看涨,我赌看跌,好嘛……来啊,往股市里砸钱,你要做多股市,我偏要收购之后大肆抛售压低股价做空……看谁钱多,看谁熬得过谁,谁怕谁啊!

。。。。这些人是不是闲得没事干。。。。

金融远期和金融期货基本相似,但是在很多细节上比期货要宽松和自由一些,比如不像期货那样有规定的合同合约啦等等。

也就是说,金融期货市场是一个高收益高风险并存的市场,国际资本巨头常常通过操纵期货市场来操纵别国经济运行或者攻击别国金融系统。这里提到的1997-1998的亚洲金融危机正是如此。

亚洲金融危机是个过程,这里我只谈索罗斯通过汇率期货市场攻击泰铢的这件事,这也是亚洲金融危机的导火索。索罗斯大家应该知道的吧(不知道的话可以wikipedia一下)。现在就要回到我们主题——汇率上来。刚刚我们提到了三元悖论,当时的泰国也是处于三元悖论之中。泰国对于国际资本流动没有做过多的限制,而当时的泰铢承诺是紧跟美元的,也就是说泰铢与美国的汇率相对固定。这样的选择使得泰丧失了货币政策的主导权,也就是说泰国将无法通过增加或者减少货币量来影响国内经济,也就为它受索罗斯的攻击埋下了祸根。

当时索罗斯用的是这么个东西——汇率期货。这种期货赌的是汇率,比如以泰国为例:如果你预期未来泰铢兑美元会升值,那现在你就可以利用期货的高杠杆性花相对较少的美元大量购买一段时间之后的泰铢(按泰铢兑换现价),然后到期交付的时候再按那时的兑换价格卖掉,赚取中间这笔差价。

索罗斯当时实际上是要打压泰铢,他做了两方面工作,一是掏出钱在期货市场做空泰铢,也就是他会尽一切可能让泰铢大跌,二来他又在信贷和汇率现货市场上下功夫。他首先买进一些泰铢,又同时向泰国的银行大量借泰铢(是借,不是兑换哦),然后跑到银行要求用手上的泰铢兑换美元,这时泰国的外汇储备只有100亿美元,面对索罗斯手上握有的大量泰铢,泰国的外汇储备显然完全不够用,眼看着外汇储备就要变空,泰国政府当然不能让这种情况发生,于是只好忍痛决定放弃固定汇率制,改为浮动汇率,即泰铢兑美元的比率不在固定不变,而是由市场上泰铢和美元的供求决定。

索罗斯这就开心了,他立刻高位使劲抛他手上的泰铢(同时还抛一些蓝筹股票,以打压整个泰国金融市场),一直抛到泰铢兑美元汇率大跌,它才拿出无法跟抛泰铢时拿出的钱相提并论的一笔美元,低价买回泰铢还给银行。泰铢大跌,索罗斯在期货市场就狠狠赚了一笔,相当于是把泰国其他投资人的资本揣在自己的怀里,造成的实际上整个泰国的资本和福利尽流失。而且整个泰国在信贷市场、汇率市场、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都元气大伤,尤其是固定汇率制度被打垮,这直接导致了整个泰国金融机制的变化,最后演变成整个东南亚的金融危机。

回头再看这个事件,固然有开始时泰铢被高估的原因,但是期货市场的监管不力显然是原因,索罗斯这么个国际资本巨头突然进入泰铢市场疯狂做空泰铢,为什么偌大一个国家居然没有人能看出来呢?这个是不正常的,也是导致泰铢失手的重大原因。与此相比我国的香港就做的很好。索罗斯实际上也想用同样的方法攻击港元,但是在他先期做空港元的时候就被时任香港财政负责人曾荫权先生看了出来,然后立刻上报。香港的确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但是没关系,大陆有啊,那个时候HK刚刚回归,大陆当然要全力支持HK的金融市场,所以源源不断的美元外汇储备保障就来了,这下索罗斯就通过兑换来攻击港元了,所以索罗斯在HK实际上是失败的。

说到这里,应该是把克鲁格曼的“三元悖论”给解释清楚了。而汇率制度给金融界带来的影响想必也就一目了然了。不合理的汇率制度会造成国际资本对本国的冲击,后果是不堪想象的。但是,我们并不能说浮动汇率就一定比固定汇率要好,浮动汇率也有自己的问题。固定汇率对外汇储备的要求很高,浮动汇率却容易受市场波动影响。

最后的最后,说一下期货。虽然期货有很多风险,但是它的存在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期货的本初意义是为了套期保值,而处于这个目的去做期货交易的人,一般都不会亏到哪儿去,只有拿期货的杠杆性做疯狂投机的人才会元气大伤,至于期货的操作原理,敬请期待layla的下一篇介绍^^